篩選

齊心向前的期待:控球的意義

作者: ‧ 2016年03月02日 11:20
身高,運球能力,速度,反應敏捷,彈性,或特大的手掌;成為一名好的控球後衛,總有許多為人所熟知的重要條件,呃...當然,也有那深不可測的靈性(?)

但,身高顯然不是決定控球人選的主要原因,控球技術當然是很直覺的一種要求,但試問哪個打NBA的後場類型球員沒有一定水準的運球能力;有時候我們會關注失誤率,更多時候我們也拿助攻數來取決一位控球的好壞,可繳出的失誤少真的是評價控球價值的關鍵嗎? 助攻多,是隊友投得準,或戰術套路設計的成熟與否? 許多球評都會說大家喜歡的林書豪是一名"真正的控球後衛",會形容Steve Nash讓"場上的五個人都融入進攻";而喜愛Jason Williams的我們常會誇張的形容:"JW讓隊友愛上傳球",這些控球後衛類型的球員,往往有大膽,驚人之舉,但也有控球後衛是以較平實的運球技術或相對較緩慢的運動力,在球場上扮演好稱職控球角色,那麼,到底挑選控球人才的標準,或身為控球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長期下來,筆者有一種感觸,就是當我們因炫目的妙傳結果,或誇張的過人運球,而當然血脈賁張的關注控球員的精采演出之時,對於某某控球員這場球又繳出了雙位數字的助攻數據,我們也習慣這就是一個評價好壞的標準,對於我們喜歡的控球員,我們會期望他"降低失誤率,增加助攻數,最好還來點得分",可真的有降低失誤數這種方向可以努力嗎? 可以不失誤,誰在場上願意失誤?場上的情勢瞬息萬變,按表操課真能夠一如賽前套練演出? 跑不出正確的套路,就乾脆把球交給單打能力出色球員個人處理,莫非是控球員減少犯錯數據難看的捷徑良方?

好的教練常說:

"在場上,好的球員勇於做出決定",

可能是一個爛決定,也或許是一個拯救球賽的決定,最好的球員總是在那個時候願意接下責任,而有時,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們,往往誤解了那一層意義,而把這種崇高的意涵等同為Give me the damn ball XD

投掉球是一種決定,切入吸引兩到三人包夾也是一種決定,可在關鍵時刻願意把球傳出去,更是一種莫大的決定。

不少球評質疑Lebron James在關鍵時刻將最後一投的機會傳給隊友,是一種懦夫行為,當然這其中包含了對Lebron強大單打能力的恭維 -- "即使是隊友絕對空檔,您老兄自個兒一打三的把握度也比隊友15呎跳投得把握度來得高。"這類型的複雜評論,顯然地會使球員很不好做人,不傳了自己投會被嫌自幹獨狗,傳了球也有人疑慮這是不是不夠擔當,而球永遠是有時進,有時不進,那到底關鍵時刻,球在我手上,傳是不傳?

這種既是選擇題,又是申論題的麻煩題目,Lebron他答題了,爾後也拿了個冠軍,但這種問題其實不好要他答 -- 因為他老兄在隊中沒掛控球後衛的缺 (雖然他不管到哪支球隊,好像球也都控在他手上...),關鍵時刻,帶球的人走位到哪裡,把球交給誰,向來是控球後衛需要做的工作 -- 勇於做出決定,但球賽不是只打最後24秒,控球只要上了場,每一次進攻他都要做出決定,球幾乎都要經過他手上 -- 即使那一次進攻他沒有觸球,那也是一種決定。

我認為控球員在每一次進攻的當下,都是一個很特殊的工作 -- 他幾乎都會第一個拿到球,場上隊友有的人負責檔人清出空檔,有的人得擺脫防守球員的糾纏,神射手等待球傳過來的那一瞬間精準作業,單打王心中默念著Just give me the damn ball, 可只有控球員,對他來說什麼工作都是必要的,什麼工作也都是不必要的,他一次進攻,要看的往往是場上五個人,或甚至十個人,他承擔的是對方五個人的防守壓力,以及我方五個人的進攻期待 -- 包含他自己。


原始文章: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17230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焦點文章 Focus Article 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