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百年魔咒話小熊──球也出問題篇

作者:王雲慶 ‧ 2016年10月31日 16:18
芝加哥小熊球迷。(達志影像資料照)
芝加哥小熊球迷。(達志影像資料照)
文/王雲慶

二次大戰不但影響了明星賽、影響了世界大賽,另外還影響到了比賽用球。當時負責美國職棒比賽用球製作的斯伯丁公司面對戰爭帶來的兩大問題感到非常頭痛:第一,歐洲的馬皮因為戰爭的關係,無法及時運到美國;第二其實是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原本來自亞洲的橡膠材料來源地區(馬來與荷屬東印度)大多數被日本掌握,在來源被切斷的同時,也導致美國政府宣布禁止在非軍需品上使用橡膠(一輛坦克的製作大概要用掉一頓橡膠,一顆長城炸彈又要用掉半噸左右),這一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的斯伯丁公司被迫使用不同的原料來製作比賽用球。

1943年開季前五周,新的棒球問世了。原本的高級軟木心換成了顆粒狀的軟木心、原本應該要包覆軟木心的橡膠片換成了另一種比較硬質地、延展性較差的美國本土橡膠叫做「巴拉他」。這種橡膠過去大多在工業上使用,例如工廠裡機器避震用的墊片、或者是電話線路內緣的絕緣層等。開季之後,這顆新的球開始跟大家見面,在前一年以打擊見長的紅雀隊在開幕賽於第11局以0比1輸給了紅人隊,第二天在第10局又以0比1再次輸球。當年的小熊隊的第一支全壘打出現在球季第33場比賽,當年的前29場比賽中,有11場比賽球隊無法得到任何分數。打者們開始抱怨擊球的感覺不對,那一年的全壘打總數也創了自1926年以來的新低。這顆新球,顯然把美國職棒再度帶回了過去的「死球世代」。

紅人隊的總經理,同時也是當時美國職棒會長指定的比賽用球委員會委員Warren Giles為了凸顯這顆新球的問題,還跑到球場進行了一個不太科學但是卻被廣為流傳的「實驗」。Giles帶了各一打1943年的新球與1942年還庫存的比賽用球到Crosley Field的屋頂,然後把這些球分批從屋頂上往下釋放,以現場的結果來看,1942年的球比1943年的球反彈平均多了約3.5英呎!當然,更科學的測試後來也在Cooper Union Institute進行,也確認了1943年的球的確比1942年的球要來得「死」。一開始斯伯丁公司還不肯認錯,想了一些理由來搪塞,不過最後終於承認是因為原料的改變導致球的彈性不佳;美國職棒後來也宣布,允許球隊把庫存的1942年的比賽用球拿出來使用,總算是解決了球的問題。

到了1943年,戰時生產部門宣布不再將軟木與橡膠列為禁用物品,斯伯丁公司才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