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駐美觀點/從數據看陳偉殷的客場魔咒(下)

作者:王啟恩 ‧ 2018年11月29日 19:14
陳偉殷在客場投球需要更多好運。(資料照。駐美特派王啟恩/匹茲堡現場拍攝)
陳偉殷在客場投球需要更多好運。(資料照。駐美特派王啟恩/匹茲堡現場拍攝)

前情提要 駐美觀點/從數據看陳偉殷的客場魔咒(上)

判決

在《比賽中的行為經濟學》(Scorecasting)一書中,作者Tobias Moskowitz和Jon Wetheim統計,棒球主審在好壞球判決的準確度大約在85%至86%,無法避免有人為誤判的情況。更有趣的是,他們從歷史數據做出一個結論:「因為裁判從眾心理因素,棒球場上的主場優勢的確存在,現場觀眾會影響裁判好壞球判決」。就像籃球普遍稱的「主場哨」,往往會做出偏向主場的吹哨或是不裁決(missed call)。根據表格中2018年大聯盟整季的數據資料,也支持Moskowitz和Jon Wetheim的推導出的結論。

加上陳偉殷以控球作為主要武器,進壘位置與角度至關重要。在打者不揮棒的情況下,完全仰賴裁判是否舉起右手。而陳偉殷今年球季把球投在「好球帶邊緣」被判好球的機率,主客場分別是30.6%和28.7%,都遠遠高於聯盟平均,顯示他把球投到邊邊角角的位置時,比起其他投手更容易受到主審青睞。然而主客場有近2%的判決差距,陳偉殷平均每次客場先發大概就少近2顆好球優勢。

再把這些「好球帶邊緣未出棒被判好球」的分佈情況拿出來比較,會發現在主場時主審偏好外角低球(特別是右打者的外角,陳偉殷投得比較閃的時候),而在客場則正好相反,外角球被判壞球機率大增,而且壞球也偏高,大幅減少陳偉殷對決右打者的優勢。

危機處理

根據分佈圖,陳偉殷在主場把球投進好球帶的執行力較佳,並且將進壘位置壓在好球帶下方;壘上無人時、壓力較小的時候控球表現較好。在主場面對打者的壓制力也遠比客場好,主客場加權上壘率(針對長打有加權)分別是.178和.487,表示陳偉殷在客場面對壘上有人時,控球比較不理想。

全壘打與球場維度

本季陳偉殷在主客場各出賽13場,被全壘打數則分別是5支與14支(78局、55.1局),在客場挨轟的頻率高出許多,也是造成客場防禦率和獨立防禦率暴漲的主因。在ESPN的「2018年球場排行」中,擁有開闔式屋頂、空調設備而且外野廣大的馬林魚球場(Marlins Park),是聯盟裡最難打出全壘打的球場(也歸功於馬林魚貧弱的打線),肯定對偏向飛球型投手的陳偉殷有利。但究竟多有利呢?

以陳偉殷本季在客場被擊出的「距離最短的全壘打」飛行347英尺作為基準,用Statcast的擊球初速和仰角估算,在主場預測距離超過347英尺的飛球,有41.11%形成安打,飛出牆外則是29.41%;客場分別是69.56%和56.52%。然而根據FanGraphs的「強勁擊球率」,陳偉殷在主場被擊出「強勁飛球」的比例還比客場來得高(36.5% 比 27.9%)。綜合兩項數據可以推論,陳偉殷在客場投球整體上並沒有被打得更紮實,卻更容易形成安打與全壘打,顯然有運氣成份。

再把所有「預測飛行距離為347英尺以上的飛球」做成主客場落點圖來對照,的確呈現出主場被接殺的機率較高,陳偉殷確實受惠於主場距離較遠的外野圍牆。

形成安打的運氣

陳偉殷在主客場的場內被安打率(BABIP)分別是.230和.351,相差.121,當他投在邊邊角角時,則是相差.089,都比聯盟平均差距大非常多。顯示陳偉殷在客場被對手擊出安打的運氣確實比較差。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撇除了球威的差異之外,其他因素多多少少都對主場成績有些加分。整體來說,陳偉殷在主場的控球表現的確比較好,也時常受到幸運女神眷顧,減少了失分;在客場則容易因為少數失投被對手把握住,加上運氣不佳,造成危機情況下多失分數。這樣一來一往下來,使得陳偉殷的防禦率呈現極不尋常的差距。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焦點文章 Focus Article 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