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除了52共識 你還能知道哪些陳金鋒?

作者:麥卡貝sports ‧ 2017年11月08日 16:49
陳金鋒。(圖片來源:卓子傑)
陳金鋒。(圖片來源:卓子傑)
原文經麥卡貝Sports授權刊登

作者:卓子傑(活力熊)


台灣運動員中最有故事、同時也是最難書寫的一個人,終於出書了,恭喜陳金鋒!

陳金鋒不好訪、更不好寫,這是有與他接觸經驗的文字工作者的「52 共識」,一來他有固定的作息,要訪談他必須抓緊時間;二來他惜字如金,不愛把話講得太明,理解能力不夠好的訪者可能不好理解他話中的深意;此外,他有一份堅持,如果與當下所處時間、地點不合宜的提問,他絕不會回答,而且會讓你知道這不得體,他不會配合點閱需求語出驚人,因為他不是譁眾取寵的球員。

書寫他,則是另一道難題,在台灣,撰寫陳金鋒的文字很多,但常見兩個問題,一是情感過於奔放,情緒很滿但文字功力難以駕馭,所以通篇涕淚縱橫,情溢乎辭的情況最為常見;二是「鋒」功偉績亦是人所共知的「52 共識」,球迷聽多看多了,寫出來的東西難免缺乏新意。

身為台灣棒球黃金世代的領銜者,以陳金鋒為核心,彭政閔、張泰山、陽建福、曹錦輝、王建民、潘威倫、郭泓志等成員們銜接起台灣棒球高峰至谷底,再到撥雲見日的時代轉換,他們躬逢其盛,球員生涯橫跨了「傳統媒體轉型至網路社群時代」的關鍵時期。

70 年代後期,國際賽成績成為台灣人移情的工具,陳金鋒這群黃金世代就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當他們成為國家隊常客,台灣也邁入資訊傳播更為快速的網路時代,在中華隊打出好表現的球員知名度大開,享受前人所未有的鎂光關注度,但光芒背後帶來的龐大壓力,也是前人難以承受之重,打過國際賽的台灣球員都有深刻的體認。

千禧年以後,陳金鋒的棒球軌跡被各種形式的媒體紀錄,並透過不同媒介傳遞,無論是旅美逐夢、國際賽挽狂瀾於既倒,再到改變中華職棒的發展,這些也以是台灣人所共知的 52 共識。

(圖片來源:卓子傑)

52 共識,已經是台灣棒球迷共同的回憶,關於陳金鋒,大家自認自己知道的已經很多,所以如果要書寫他,還能再寫什麼?

談人生哲學,當然。

陳金鋒在生涯後期的談話,猶如一罈瀘州老窖大麯,入口甘美醇和,回味歷久不息,愈是細細品味,愈是餘味悠長。尤其當他談到如何面對失敗,那已經不只是在談棒球,而是每個人的人生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但要能將這些充滿禪意的一行詩,擴充為六萬字的傳記,中間是要經歷一段很重大的工程的。

這正是本書作者林以君先生令人佩服之處,書寫及出版陳金鋒的傳記,一直是各大出版社及作家群夢寐以求的目標,如果「曾經瘋」是一種宗教狂熱,那為他作傳就是騎士團前仆後繼競逐的聖杯;能書寫渾身都富傳奇色彩的傳主,對於作家而言是一種幸運,但要從這位傳主惜字如金的性格和跳耀式的思考邏輯,勾勒出結構完整的起承轉合,並系統性整理出多個單元,最後集結成冊出版,那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

天下文化,是近年對推廣台灣運動最有理想與作為的出版社,從 2015 至 2017 年,已有《堅持求勝–林智勝的棒球人生》、《四百英尺外的王者 高國輝》、《不求勝的英雄 解壓縮陳金鋒.zip》相繼問世,也仍在持續規劃眾多人所共知的傳奇球星個人傳記合作。

細細品讀每位球星及其自傳作者成書的過程以及書中的內容,都能找到作者與傳主相當程度的連結性,例如林智勝的天真爛漫、高國輝的積極務實、及陳金鋒的恬適哲理,作家透過細膩的文字論述,與筆下的球員性格緊密相連,方能以紙本書這個傳統媒介,充分闡揚給球迷這位球員的核心價值與精神,天下文化在物色每位球員適合的作家時,著時用了不少心思。

不同的傳主,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個性,在個人自傳方面對於作家的需求也有所異同,有些球員希望是自己多年的好友來撰寫,他會比較自然的吐露心跡,像是陳金鋒就是如此;有些球員則希望透過出版社薦舉信賴的作者,在過去不認識的狀況下展開合作,反而可以毫無顧忌及包袱的暢所欲言,像林智勝和高國輝即是如此。

坦白說,為陳金鋒作傳一直是我的夢想之一,雖然沒能實現,但我很高興金鋒大哥找到了一個他真心信任並且願意暢所欲言的人,來為我們完成一部屬於他個人的作品。

不管打球或作人,陳金鋒都是慢熱型,在不苟言笑的外表下,骨子裡是個有人情味又風趣的人,只要是他熟悉的環境和信任的人,他會展現出你意想不到的一面;畢竟從 20 歲起一直在異鄉孤軍奮鬥,長時間處於語言、環境、文化與台灣迥異的環境,加上所處環境的高度競爭壓力,養成獨立甚至略帶孤高的性格,也是想當然耳的結果。

(圖片來源:卓子傑)

第一次見到金鋒哥本人,是 2006 年台灣大賽第四戰賽前,當日我見證他從潘威倫手中敲出底定大勢的特大號全壘打;第二次見到他,是 2007 年總冠軍賽第六戰,他以一己之力獨力回天的經典戰役;而近年最後一次在球場上碰到他,是他大部份二軍的 2015-2016 年,見證過鋒砲的輝煌,也看過他的低谷,一個有血有肉、地道的真實英雄,看他、讀他、寫他,更加認識台灣棒球的動人之處。

誠如林以君先生在採訪後記中提及鋒嫂林右璇女士對這本書的期許:

「沒有什麼好留給孩子,看看是否能用這本書,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爸爸曾經做過什麼事。」

《不求勝的英雄》不僅是給陳金鋒的孩子看「父親曾作過什麼事」的一本書,也是台灣球迷跟孩子述說:「爸爸曾經歷過陳金鋒時代」最好的在場證明,在 52 是共識的年代,回憶的味道或許不甚甘美,甚至有些苦澀,但正因如此,每當細細咀嚼回味,更是令人難忘。

Photo credit:作者自行拍攝。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TOP